复旦大学:基础研究的“森林”如何郁郁葱葱?

元描述: 探秘复旦大学如何打造基础研究“森林”,从“沃土”培育到“阳光雨露”滋养,再到“生物多样性”丰富,复旦用创新机制和平台引领基础研究,探索“科学智能”新范式,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。

吸引人的段落:

在上海的中心地带,坐落着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知名学府——复旦大学。这所大学不仅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卓越的师资力量著称,更以其对基础研究的执着追求而闻名于世。近年来,复旦大学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,这得益于其对人才培养、科研平台、创新机制的持续投入,以及对“科学智能”的积极探索。如同一片生机勃勃的森林,复旦大学的基础研究正蓬勃发展,枝繁叶茂,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着源源不断的能量。

沃土培育:从本科生到顶尖人才

种子关键词: 基础研究人才培养

复旦大学深知,基础研究的根基在于人才。因此,他们从本科生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,为未来的基础研究人才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1. 从本科生到科研先锋:沈嘉城的科研之路

沈嘉城,复旦大学化学系2024届本科毕业生,他的科研之路始于大学一年级,当时他听完赵东元院士的普通化学课后,勇敢地向这位权威学者请教问题。最终,他获得了与赵院士面对面交流的机会,并加入了他的课题组。沈嘉城的故事体现了复旦大学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态度,也展现了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。

2.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:为基础研究人才培育提供有力支持

近年来,复旦大学积极探索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,将国家层面基金资助端口前移到本科生,这在国际上极为少见。这无疑是为基础研究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强大助力。

3. “相辉学者”计划:为优秀人才提供长周期支持和自由探索空间

复旦大学为了吸引和留住全球顶尖人才,推出了“相辉学者”计划。该计划提供10年以上长周期支持、不考核、尽职免责,为学者们提供宽松的科研环境和充足的经费保障,鼓励他们潜心探索“从0到1”的重大原创性突破。

4. 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:吸引全球顶尖人才

复旦大学积极探索主动引才、大师荐才、上门聘才的新机制,并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,吸引了众多全球顶尖科学家和杰出青年学者加入。

阳光雨露:科研平台和创新机制

复旦大学在科研平台和创新机制方面持续投入,为基础研究的蓬勃发展提供了“阳光雨露”般的滋养。

1. “基础研究先行区”:为科研项目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

2021年,上海市率先推出“基础研究先行区”项目,复旦大学是首批试点单位之一。该项目每年向试点单位投入2000万元,持续5年,试点单位以不少于1∶1的经费比例共同投入。复旦大学至今遴选资助了37个瞄准原创前沿科学问题的“基础研究先行区”项目,这些项目覆盖了多个学科领域,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支持和更大的科研自由度。

2. 复旦大学智能计算平台:为“科学智能”提供强力支撑

复旦大学投入4.2亿元建设了全国高校最大的智能计算平台,这是其“AI for Science”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该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,加速了“科学智能”研究的进程。

3. “原创科研个性化支持项目”:鼓励自由探索,支持“点子”转化为成果

复旦大学自2017年起就设立了“原创科研个性化支持项目”,只要有独到的科学想法,就有可能获得支持。该项目已支持600多个“点子”,为科研人员的自由探索提供了保障,鼓励他们大胆尝试,勇攀科学高峰。

生物多样性:多学科交叉融合

基础研究的“森林”需要“生物多样性”才能更加繁荣。复旦大学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,为基础研究注入新的活力。

1. “大科学”研究:聚焦重大任务需求,推动学科交叉

复旦大学围绕重大任务需求组织“大科学”研究,采取问题聚焦、任务耦合、路径协同的联合攻关模式。近年来,学校获批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高层级的“基础科学中心项目”;承担6项上海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任务,立项经费逾20亿元。

2. “科学智能”:将人工智能与各个学科紧密结合,开拓科研新范式

“科学智能”作为科研的第五范式,将人工智能与各个学科紧密结合,已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。复旦大学积极探索“科学智能”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,例如用AI预测材料添加剂的种类和工艺参数,提高了科研效率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Q1: 复旦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有哪些优势?

A1: 复旦大学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、雄厚的师资力量、完善的科研平台和创新机制,以及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,为基础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Q2: 复旦大学如何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?

A2: 复旦大学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,提供各种机会和资源,例如为本科生提供参与课题组的机会、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等。

Q3: “相辉学者”计划有哪些特色?

A3: “相辉学者”计划为学者提供长周期支持、不考核、尽职免责,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,为优秀人才提供了宽松的科研环境和充足的经费保障。

Q4: “基础研究先行区”项目有哪些意义?

A4: “基础研究先行区”项目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支持和更大的科研自由度,鼓励他们探索原创前沿科学问题,推动基础研究取得突破。

Q5: “科学智能”对基础研究有何影响?

A5: “科学智能”将人工智能与各个学科紧密结合,开拓了科研新范式,加速了科研进程,为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。

Q6: 复旦大学如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?

A6: 复旦大学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,例如组织“大科学”研究,推动多学科交叉合作,为基础研究注入新的活力。

结论

复旦大学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,这得益于其对人才培养、科研平台、创新机制的持续投入,以及对“科学智能”的积极探索。复旦大学的经验表明,建设世界科技强国,离不开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和投入,需要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、科研平台和创新机制,以及不断探索科研新范式,为基础研究提供“沃土”“阳光”“雨露”,并创造“生物多样性”的科研环境,才能最终实现基础研究的繁荣发展。